行業新聞
多企業入局兩輪車換電,如何把握下一個千億藍海?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9年4月15日,兩輪電動車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國家標準規定了兩輪電動車時速不超過25公里,整車重量不超過55公斤,電池電壓不得超過48v,行業得到了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公布數據,2022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企業實現利潤超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兩輪電動車年產量達4000萬輛,同比增長14.8%。《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智能化發展白皮書(2022年版)》和《2022年度兩輪綠色出行指數研究報告》總結出,我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能取得穩步前行的成績,得益于行業近些年來一直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趨勢,行業呈現出信息技術應用逐漸加快,智能化生產升級穩步推進,平臺化管理趨勢逐漸明顯,智能產品要求漸進提出等特點,持續智能化升級已經成為兩輪電動車發展的必然之路。
新國標政策的嚴格要求、龐大的電動車量級和智能化趨勢,三項“動力”共同促進了兩輪電動車換電行業的發展。加之1300萬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的換電剛需,更使得行業發展如火如荼,鐵塔換電等品牌迅速崛起。根據研究機構EVTank的統計,隨著換電服務滲透率的提升和換電用戶群體的增長,中國兩輪車換電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千億,成為新的“藍?!薄?/p>
兩輪車換電的千億藍海是否真實?
換電模式的本質是挖掘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實現企業和消費者利益再分配。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換電模式能夠使消費者節約購置、使用成本,提高補能效率,尤其針對外賣騎手用戶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及安全性,使其成為了換電最主要的用戶群體。從企業角度來看:兩輪電動車車廠能夠結合換電模式推出多種銷售方案,促進銷售,方便電池監控,減少電池故障產生的召回等問題,電池及換電柜設備供應商能夠獲得較大的增長空間和更多的盈利空間。在電池的同等生命周期內,換電模式能夠讓產業鏈上的不同企業和終端用戶同時獲利。而從長遠來看,換電模式還能夠使電網端降低電網負荷不均的風險,實現削峰填谷,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用戶、企業、政策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兩輪車換電模式必將高速發展,千億藍海并非空談。
如何把握千億換電藍海
目前,國內兩輪車換電行業有眾多企業入局,產業上中下游呈現“合縱連橫”的格局:
以雅迪、新日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以天能、南都等為代表的電池廠商;以中國鐵塔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以哈啰、智租為代表的第三方服務商;以及自營企業。
上游環節是由電池供應商及整車企業組成,分別負責提供電池、電動車等設備制造。中游主要為換電網點建設和運營商,換電網點的建設運營對資金需求量較大,對電池的投資、網點選址、布線改造和運營管理都有很強的要求;運營商等互聯網企業通過與電池、換電柜制造商形成合作,推廣并服務用戶以達成收益。下游主要是兩輪車換電模式的消費者。目前我國換電模式仍處于行業發展初期階段,大多數換電運營商主要發展ToB業務,主要面向1300萬剛需換電的外賣騎手、快遞配送等用戶。
換電產業鏈路區分明晰,資本如何把握這一未來的千億藍海?有三大要素需要參考:
1、成本把控。
換電模式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以換電網點建設來看,平均一個換電網點需要20塊電池左右,按照電池成本3000塊錢,單一換電網點電池成本需要9萬元,加上換電柜成本9000元以及人工、安裝、電費等費用,一個換電網點建設費用在10萬左右。
2、質量把控。
目前換電平臺基于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多家品牌均稱可以做到對每一塊電池實現實時追蹤、保護、安全預警。換電柜也通過全面云端聯網實現集中化、平臺化、數字化的安全能源管理。在安全均有一定保障的背景下,不少品牌卻頻頻出現換出壞電池、半路斷電等負面輿情。究其原因,還是電池的質量把控不足,尤其是在缺乏政策統一規范的當下,不少品牌運維不到位、舊電池更換不及時等問題導致了質量問題。也有個別投機商家使用翻新電芯、拆車電芯等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使電池故障頻發,影響換電行業口碑。
3、續航把控
電池續航是用戶最大的痛點,續航能力也決定了用戶口碑和用戶的選擇傾向。良好的用戶口碑建設更有利于品牌發展和盈利。如何把控兩輪車換電這一藍海,電池續航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目前,不少換電品牌的用戶反饋電池的標稱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里程不符。其實,基于換電網點充電效率、換電頻率、電池壽命、氣溫影響等因素,實際續航達到標稱續航的70%以上是較為正常的現象。通過一定的用戶調研反饋,大多數品牌的續航均在正常線上。
兩輪車換電對于城市能源及交通安全管理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實屬站在政策導向、企業盈利、用戶需求的三大“風口”之上。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新紀元,把握住成本、質量和電池續航這三大要素,千億級藍海未來可期。